圖片加載錯誤
新聞詳情

書店引力和耐力

發布時間:2022-12-07 作者: 來源:浙江宣傳 閱讀量:322

“感謝您70年來的支持和陪伴……”

前段時間,杭州解放路新華書店發布了《致讀者朋友的一封信》,宣布將進行閉店改造,預計2023年改造完成后與大家見面。這兩天,筆者發現,書店已正式閉店。

位于解放路225號的這家新華書店,建成于1954年1月,在西湖邊已經挺立近70年了,是浙江現存建址最早的新華書店門店。

從一個“孩子”變成了“古稀老人”,它見證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的青春,引來眾多讀者留言懷念。

在時間的沉與浮中,書店的發展經歷了從單一售書走向多元業態,從傳統零售走向智能互聯,展現出別樣的氣質。這不禁讓我們思考:究竟什么樣的書店才能打動人?

大眾好評的書店,一般都有姣好“顏值”,也有豐富“內涵”。

這一點在浙江省“最美書店”歷年評選中也能得到印證:空間設計有特色、有品位,定期舉辦閱讀推廣活動,注重讀者體驗,“融圈”“出圈”成效明顯,這些對書店的“內外兼修”都提出了要求。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審美情趣越來越高雅。從前裝修簡單、布局單調的書店,年輕一代會認為老土、過氣。只有經過重新包裝,以“高顏值”的面貌出現在公眾視野,才能留住讀者匆忙的腳步。

上海朵云書院·旗艦店,今年獲評全國“年度最美書店”,開在239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52樓。落地書架構成一個個連綿的書洞,一眼望去,有種漫步云端的錯覺,為讀者帶來“云間閱讀”的享受。

始于顏值,衷于書香。用“高顏值”把讀者吸引進來,還得靠“有內涵”把讀者留住。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當下,人們對書店的要求不再像以往那樣只是為了挑選購買圖書、翻閱書本那么簡單,而是追求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方式。

業績逆勢上揚的西西弗書店,在售賣圖書的同時,輔以文創、咖啡簡餐等,打造“城市文化客廳”。常年舉辦品牌讀書活動,通過新書分享會、電影沙龍、繪本故事會等形式來迎合年輕人的口味。

除了常規型書店,“未來書店”“24小時書店”“無人書店”等概念書店也橫空出世。它們憑借溫暖人心的文化情懷和高科技體驗,給讀者帶來全新的精神“沖擊”。

毋庸置疑,今天的許多書店,已經不僅僅是“書”店,而是一個集閱讀、休閑、活動、社交等功能為一體的復合型文化空間,人們不僅可以靜心閱讀、陶冶情操,還可以交友聊天、消費購物、商務洽談。

筆者認為,這一過程中,除了書店業者的主動求變,更多是大環境倒逼使然。

書店的日子并不好過。兩組數據為證:2020年我國約有1573家實體書店關門,208家實體書店銷售收入同比下降;今年上半年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同比下降13.8%,其中實體店渠道同比下降39.7%。

這些年,網絡書店憑借低折扣和方便快捷的購物體驗,不斷擠壓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

在我國,網絡書店銷售自2016年起就已反超實體書店,至2021年,線上書店銷售碼洋高達實體書店的4倍。

一邊營收減少,另一邊成本卻不斷增加。從業人員透露,書店的經營成本主要包括人力、采購、物業三大部分,其中人力成本占三到四成,租金、物業管理費及水電費等物業成本占四到五成。近年來,這些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在這種境況之下,書店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是一種必然。因而,我們看到很多書店守正創新,實現了逆境突圍。

但另一方面,書店經營失敗的案例也屢見不鮮,典型之一當屬言幾又。高峰期曾融資超2億元、在全國開出約60家門店的一個連鎖書店品牌,現已關店50余家,與地產商、出版商等對簿公堂。

類似的網紅書店起初時確實吸引了一大波眼光,但短短幾年淪落到如此地步,實在令人唏噓。問題出在哪?或許與以下幾個誤區有關。

依賴“流量為王”。抱著“賺一票就走人”的心態經營,打造拍照景點。裝修設計沒把握好尺度,空間上追求過分奇特,色彩和用材上極度夸張,追逐資本玩家。

忽視“圖書選品”。外觀看起來簡約現代,但書架只有幾排,更多的空間是付費區、環繞式樓梯;有的圖書甚至只有殼子,淪為“氛圍組”,成為網紅打卡的“背景板”。

 “流水線”式服務。過去一些人文書店的經營者自己也是一名學者,但是現在這樣的學者型經營者少,店員更像是流水線培訓的大堂經理和服務員,文化附加值并不突出,也給不了專業的找書建議。

在這個微利、專業度要求高、需要很長時間來沉淀的行業,我們相信前路仍有光。

比如,政府已經出臺各項針對書店的扶持政策,涵蓋減免租金、減輕稅費、資金幫扶和金融支持等多個領域?!蛾P于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提出,要“支持實體書店進一步融入文化旅游、創意設計、商貿物流等相關行業發展,努力建設成為集閱讀學習、展示交流、聚會休閑、創意生活等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式文化場所”。

此外,我國書店行業在市場規模上具有顯著優勢,即便在互聯網和疫情的雙重沖擊下,2021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仍高達986.8億元,其中實體店渠道碼洋規模有212億元。

而書店擴張的步伐也從未停止。2020年,我國新開書店的數量約是關閉數量的2.6倍,純新增書店數高達2488家,幾乎是同年美國新開書店數的8倍。

想要“逆流而上”該怎么做?無外乎人和書兩個重點。

一家備受讀書人青睞的書店,人其實才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如果能把人服務好,滿足讀者的審美、活動需求,就能大大提升體驗感,并打動他們。

比如,年輕一代喜歡新潮的文化活動,那可以做足市場調查,滿足他們的需要,將整個書店定位為年輕人的時尚文化空間;愛書之人想挑本好書,書店業者如果能憑借豐富的市場經驗和熟識的圖書內容,有的放矢地為讀者提出指引、解說等參考性意見,那將會使讀者產生一種難以替代的精神愉悅。

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圖書這個核心要素上的。打動人的書店必定對圖書愛得深沉,天羅地網搜集好書,想方設法抵達讀者內心。

歸根結底,書店能不能打動讀者,就看能不能直抵人心,讓讀者進得來、留得住、還想來,這樣書店才有吸引力和經受各種考驗、獲得長足發展的耐力。

只有打動人的書店層出不窮地冒出來,“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才有立足的載體,“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氛圍才會越來越濃厚。

一级在线免费观看视频_日韩一级黄片视频_欧美亚洲免费成年人_毛片福利精品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