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打噴嚏 亞洲得傷寒
金融危機令2008年全球書業步履維艱,受此影響,2009年亦難有大起色。2008年,經濟危機寒流入侵。對于底子厚的歐美書業而言,這股寒流足夠讓它們打上一陣噴嚏,但對于本已體弱的亞洲書業而言,尚需時日驅寒調養。受此影響,2009年全球書業亦不樂觀。
英美:無奈抗寒
2008年,英國本土圖書銷售額達18.8億英鎊(約合27.02億美元),圖書出口總值達11.16億英鎊(約合16.04億美元);圖書銷售數量為4.99億冊,出口3.56億冊。英國再次成為世界最大的圖書出口國,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圖書版權輸出國。2008年年初,英國經濟已經出現了一些負面的征兆。不斷上漲的圖書價格開始減緩,經濟增長的勢頭也開始放緩。到當年秋天,2008年的表現略強于2007年的同期水平。出版商和書商甚至期待,圖書這種廉價的消遣方式可以走出經濟危機的陰霾。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2008年,英國大眾圖書的平均價格是7.49英鎊,是2001年來的最低點。圖書價格大幅下降,反映了在經濟危機面前大眾消費指數在下滑。
根據美國出版商協會發布的數據,截至2008年11月,美國全年圖書銷售額比2007年同期下滑4.4%。從協會公布的月度報告來看,由于延續上年度圣誕銷售旺季的余熱,加之教育圖書銷售額的大幅提升,2008年2月顯現出了良好的增長態勢。另外,2008年8月比2007年同期微增0.6%。除此之外,2008年全年幾乎每個月份同比都在下滑。在經濟寒冬中,美國書業同行抱團搖旗吶喊。2008年圣誕期間,美國出版商協會發起了“圖書就是最好的禮物”的全國性活動,各大出版社也積極參與其中。出版商一面聲嘶力竭地鼓動消費者的熱情,一面又冷靜地面對接下來的問題??縮減成本。蘭登書屋、哈珀·柯林斯都進行了結構上的重大調整;勵德集團在重組過程中,旗下的行業雜志高層“大換血”,遭遇淘汰的還包括美國權威書業媒體《出版商周刊》的總編薩拉·尼爾森。
歐洲:寒中帶暖
本報特約撰稿人李喜兒說:“大約在10年前,出版商還認為出版業僅僅是德國的出版業而不屬于全世界,但在今天,這種態度顯然已經無法應對全球性的挑戰與危機。”上市企業遭遇挫折、書業并購頻繁、有著百年歷史的百科全書品牌一夜之間消失殆盡,歷數種種,德國的書業似乎也沒有幸免于這次危機。不過,由于2007年是德國自2004年以來書業蕭條甚至停滯背景下境況最好的一年,因此,即便是慣性使然,2008年的德國書業應該不會太糟糕。足以支持這個結論的還有,德國有一大批具有專業素養、定位鮮明的獨立出版商,以及長期積淀下來的深厚根基??良好的閱讀氛圍。
由于圖書品種的增長部分抵消了經濟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2008年法國圖書的銷量基本與2007年持平,銷售額實現了1%的增長。連續兩年,法國實現了圖書品種數和銷售額的同時增長。2008年,法國出版的新書書目為63601種,比2007年的60376種增長5.3%,高于2007年4.6%的增長幅度。這組數據在整體格局上烘托出了明朗的色調。法國的出版業一直比較傳統,在新技術領域也遠遠落后于英美國家,不過,或許正是這種傳統,成就了它的穩定性。
亞洲:谷底掙扎
根據大韓出版協會統計,2008年韓國圖書發行43099種,比2007年增加4.9%;圖書市場總值暫無權威數字,根據圖書平均訂價與總發行冊數估算,2008年韓國圖書市場總值超過12905億韓元(約合9.16億美元),而2007年權威統計結果為31462億韓元,初步估算降幅超過50%。金融危機導致韓幣貶值近40%,加之著作權費上漲,出版行業成本持續走高,圖書銷量萎縮,出版社不得不推遲甚至放棄新書出版計劃,大批出版社不得不降薪或裁員以渡過難關。目前位于釜山的清和樹林、勉學圖書等地方書店相繼破產,部分重要出版社即將破產的傳言已然甚囂塵上。
對于日本和臺灣地區書業而言,經濟危機不啻為壓垮駱駝的一根稻草,讓本已委靡不振的兩地書業大喘氣一把。據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統計表明,2008年1~10月書刊銷售總額與2007年同比下滑3.5%,其中,圖書減少2.3%,雜志減少4.5%。雜志較之圖書負增長比例進一步加大,直接觸及日本出版業不景氣的核心。日本圖書批發經銷商巨頭日販公布的2008年1~10月的日本書店銷售總額比上年同期下跌2.3%。這一數據也佐證了日本2008年書業銷售總額負增長的事實。
臺灣在歷經2005至2007年連續三年的向下盤整后,2008年終于跌到一個不算谷底的谷底,出書量首度下降。臺灣最大網絡書店之一博客來網絡書店2007年新書進量30000種,2008年27000種,估計今年會再度減產。2008年,博客來依然保持了22%的高增長率,但比起2007年的逼近40%,增長幅度明顯趨緩。博客來的數據顯示,2008年退書率高達五成,整體圖書銷售額下滑兩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