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網:2022中國書店大會 推動實體書店破局、突破和創新
【百道編按】12月21日,“2022中國書店大會”在百道學習APP直播間成功舉行。大會由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辦,百道網承辦,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冠名,百道學習與百道新出版研究院提供支持。本屆“中國書店大會”主題為“實體書店的破局之道”,參會總人數峰值最高時超過6200名,可謂中國書店大會歷史上參會人員最多的一屆。
12月21日,由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辦、百道網承辦、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冠名的“2022中國書店大會”成功舉行。本屆“中國書店大會”是第五屆,主題為“實體書店的破局之道”,也是第一次在線上召開。
中央宣傳部印刷發行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董伊薇,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分別代表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致辭,強調推動實體書店破局、突破和創新,應主動對標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堅持實體書店自我革新和社會各界共同施策,不斷提高實體書店可持續發展能力。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大會上發表書面致辭,國家圖書館研究院(業務管理處)院長申曉娟、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邱從軍、先鋒書店總經理張瑞峰、布衣書局創辦人胡同分別進行了主題發言。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成永利在大會的最后階段發布《全國實體書店經營情況調研報告》。大會由百道網高級顧問三石主持。
落實扶持資金4.34億,整體呈現向好發展趨勢
董伊薇表示,過去一年來,各級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書店機構一起著力實施實體書店示范工程,成功舉辦了“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年度最美書店”評選活動,為各地實體書店轉型升級提供了模式借鑒和經驗參考;指導各地實體書店創新經營模式、業態形式和服務方式,開展聯合售書和混業經營,不斷做強圖書主業;指導各地加大實體書店扶持力度,各地共落實扶持資金達4.34億元;不斷完善行業管理政策,組織修訂《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指導發協成立網上發行工作委員會,起草《圖書網上營銷行為規范》等。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實體書店呈現積極向好的發展態勢。
中宣部印刷發行局一級巡視員、副局長 董伊薇
但她同時指出,實體書店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行業法規政策亟待完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亟待深化,出版物供給需求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實體書店轉型升級亟待加快,整體抗風險能力偏弱;圖書價格管理難題亟待化解,電商平臺經營行為有待規范等。
接下來在進一步完善上述問題的同時,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還將協調爭取新一期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優惠政策成功落地;堅持“雙效統一”,引導實體書店堅持正確經營導向,推動實體書店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揮全國書博會和地方性書展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利用云、網、端等新技術,推動實體書店數字化網絡化變革,拓展混業經營范圍;加強對實體書店的分類指導,推動大型書城建設綜合性文化體驗消費中心,推動中小型書店立足于“專精特新”,實現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完善城鄉發行網點布局,繼續鞏固城市發行網點,主動融入城市15分鐘便民服務圈;堅持以城帶鄉,加大鄉村發行網點建設力度,滿足農民群眾文化需求。
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 艾立民
圖書發行業近幾年來受到來自新技術新媒體的挑戰,發行方式和經營模式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線上線下逐漸融為一體,形成了許多新的業態。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實體書店圖書零售業遭受嚴重沖擊,讀者的文化消費客觀上被迫轉移到網上,消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上一屆中國書店大會上,艾立民提出做好閱讀服務是實體書店的生存和發展之道的觀點。通過這一年以來的觀察,他認為實體書店轉型升級進一步深化,突出表現為閱讀服務產品化的探索取得重要進展:一是在全民閱讀活動中,實體書店經過這些年設計打磨,已形成若干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品牌活動,這些活動受到宣傳文化部門的重視,有些活動已被納入政府采購項目,得到政策資金支持。二是實體書店閱讀空間優勢不斷顯現,閱讀服務產品化趨勢日趨明顯?!耙灾R服務為宗旨,以大文化為目標市場,由單純賣場發展成為提供包括閱讀服務在內的各類文化服務產品的文化綜合體。實體書店在變局中破局,在破局中開新局,下一個‘風口’可能就在于此?!?/p>
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占文在書面致辭中表示,過去一年,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中國的實體書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書店從業者統籌疫情防控和企業發展,不氣餒,不放棄,調整業態、改善經營環境、升級經營方式,努力減少疫情帶來的損失。一些書店向文化服務供應商轉變,構建多方共贏新生態; 一些書店通過融合發展,構建了新的營銷方式;也有書店打造各種新業態,服務于細分讀者。還有很多新的實體書店不斷誕生,顯示了蓬勃的生命力。他們都在努力地尋求中國實體書店的“破局之道”。
2022年,安徽出版集團旗下的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堅守圖書出版主業,強化內容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出版了一系列文質兼美的主題圖書和受市場歡迎的大眾圖書;安徽出版集團和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共同承辦了以“皖美新閱讀,喜迎二十大”為主題的黃山書會……面對讀者消費習慣的改變以及消費需求升級,書店從業者甚至書業從業者,應該在新的歷史階段能持續推進經營理念創新、融合發展創新、服務方式創新,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各種有效方法,借助各種手段推動書業進一步高質量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
2016年6月,中宣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鼓勵實體書店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讀書文化活動,參與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項目。今年,國家圖書館研究院展開了主題為“實體書店與公共文化服務融合創新發展研究”的調研項目。
在本次書店大會上,國家圖書館研究院分享了調研成果。他們研究發現,近年來實體書店通過獨立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或與公共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合作,通過打造特色閱讀空間,提供借閱或舉辦閱讀活動,共同策劃開展品牌閱讀活動,聯合打造館店融合空間;或積極參與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務采買項目;或拓展合作邊界加入文旅元素等方式,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希望未來相關部門可以繼續支持實體書店參與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引導實體書店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鼓勵實體書店參與公共閱讀資源建設、推動實體書店與公共文化機構融合發展。
同時,還指出,當前實體書店與公共文化服務融合發展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如何解決因多頭管理、協調不暢而帶來的合作支持難度,部門權責有待厘清;相關扶持政策的連續性和普惠性不夠,面向基層地區的實體書店扶持政策相對較弱,政策保障有待加強;實體書店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如何平衡實現好“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有待探索;實體書店和公共文化機構的管理運行理念不同、工作重心不同,合作共贏機制有待健全等等。
服務大文化、建設新農村 大小書店多頭并進
作為“雙效統一”的實踐者,湖北新華書店也正是秉持著書店與公共文化服務齊頭并進、不可或缺的經營思路,在近五年的轉型升級中摸索出了一條新的更適合自身發展的破局之路。
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邱從軍在書店大會上作了主題發言,他指出,在新消費時代,消費場景更豐富化、需求更多樣化、行為更差異化,線下的日常生活場景加速搬到線上實現。他還在大會上分享了集團近五年來的實體書店建設和運營的思考與實踐:一是重塑新場景,構建實體書店品牌體系。通過“五個統一”(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品牌架構、統一品牌標識、統一核心業態、統一運營管理),執行了一場由內到外、自上而下的“場景革命”,網點數量和面積較“十三五”初均翻了一番多,逐步形成差異化的“一主兩子”(主品牌“新華書店”和立足校園的“倍閱”、立足社區的“書鄰小境兩個子品牌。二是聚合新業態,打造多元文創品牌體系。將“書店+咖啡+文創+沙龍+生活”的新業態成為轉型升級門店標配,全面參與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先后打造了倍閱、BestU、研之有物、四季之愛、紅色文創系列等五個文創品牌,研發產品近千種。三是推進新閱讀,培育文化活動品牌體系。通過“一會一節”、“四大閱讀”品牌構建全民閱讀生態圈,落實“雙減”政策打造標準化體系化課后服務品牌,提供課程化定制化課后服務內容。四是拓展新賽道,探索新媒體運營新體系。主動適應“新零售”和業務互聯網化發展新趨勢,加速推進“線上+線下”、“店內+店外”、“書店+微店”融合發展,構建實體書店“雙循環”發展格局。五是激發新活力,創新人才梯隊培養體系。目前全省員工平均年齡已降至40歲,其中35歲以下員工占比35%以上、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32%以上,員工隊伍年齡結構、學歷結構進一步優化。推行店長負責制,引入“賽馬”機制,明晰奮斗目標,堅持市場化的用人機制與考核體系。
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邱從軍
邱從軍表示,“十四五”期間,湖北新華將以業務互聯網化、運營數據化、管理信息化“三化驅動”,持續推動產品、技術、運營、管理、品牌、服務“六個創新”,加快構建以數字化“一圈一鏈一平臺”( 即擴大文化消費生態圈、延伸教育服務產業鏈、建設實體書店綜合文化服務平臺)為核心的文化教育產業體系,著力打造“數字新華”。
從2013年開始,南京先鋒書店開始“鄉村拓展計劃”,足跡覆蓋安徽黃山黟縣、浙江杭州桐廬縣、浙江麗水松陽縣、福建寧德屏南縣、云南大理劍川縣等地方,先后開設了多家鄉村書局,服務新農村建設。
先鋒書店總經理張瑞峰在大會上以“書店之光照亮鄉村”為主題,講述了先鋒書店這些年來開拓鄉村市場的經驗和得失。他反復提到了兩個詞——在地化和獨特化,并表示這兩個理念貫穿書店的選址、設計到選品、文創開發、后期運營全過程。這些鄉村書店有的開在老祠堂里,有的開在舊民居里,還有的開在糧倉里、廢舊礦坑里,這些地方很普通,但都足夠獨特,對讀者有天然的吸引力,再加上定向邀請國內著名的建筑師完成整體書店設計和空間改造,形成不一樣的氛圍感和感染力,書店建成的時候起,就已經具備了網紅的特質。
先鋒書店總經理 張瑞峰(攝影:錢小華)
為了讓書店本地化并盡快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書店在單店2萬冊左右的書架上單獨設立了當地的文獻方志、民族民俗、工藝傳統等圖書資料,根據當地的傳統、旅游特色開發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書店進入平穩發展期后逐步采用當地人員加入管理運營……
“用先鋒書店創始人錢小華的話說,先鋒的鄉村書局不是偶然選擇的,它不是書店轉型的結果,而是我們自覺選擇的道路?!睆埲鸱逭f,鄉村書局對當地的啟蒙與教育作用,是參與鄉村文化振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書店服務于公共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體現,“我們永遠在路上”。
明年即將迎來自己21歲生日的民營書店布衣書局,則是主動加入到了線上轉型的隊伍中。從2022年2月份開始,書店創始人胡同開始了自己連續300多天的連續直播生活,從開始的不做所措、收益可憐到慢慢聽人言、摸索顧慮,他開始更加游刃有余地在主播中找到了感覺。
布衣書局創始人 胡同
胡同在書店大會上分享了自己這300多天的直播經驗,并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一是找準直播的定位,傳統的線下聊天會、發布會、講書會直接搬到直播不可取,直播的本質是帶貨,從主播到話術到控場都必須圍繞銷售這個目標展開;二是拉長主播時間,每場直播至少持續三四個小時才能保證更多的用戶看到,內容可以重復,但時間一定不能少;選品做好時間差,如果能和其他渠道有上架或發貨的時間差,是最好的。
實體書店經營調研報告:2022年上半年近10%書店顆粒無收
本次大會最后,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成永利發布了《全國實體書店經營情況調研報告》。
2022年6月至7月間,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開展了“全國實體書店經營情況調查”。調查結果并不樂觀:2022年上半年有41.05%的書店收入在10萬元以下,其中有9.56% 的書店顆粒無收;10萬~400萬元這個營收區間的書店也僅占36.22%。400萬元以上的占22.12%。34.71%的書店表示,現金流已受影響,難以為繼。54.53%的書店表示已受影響,尚可維持。3.82%的書店表示即將產生影響,6.94%的書店表示現金流未受影響。
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副秘書長 成永利
從目前書店收入來源選項的數據顯示,88.53%的書店收入來源為主營收入,30.68%的書店有線下銷售來源,26.66%的書店有兼營收入來源,23.44%的書店有租金收入來源,11.47%的書店有其他收入來源。部分書店明確表達了對未來的嚴重憂慮,包括主要依靠師生消費的校園書店、作為全家生活來源的個體書店、原本市場規模就非常有限的鄉鎮實體書店等等。
在調查中,書店從業人員表示以紛紛展開自救措施,62.17%在通過社群賣書,35.92%在通過網店賣書,31.89%在通過發展會員儲值,17.3%在做線上讀書會,17%在通過直播賣書,另有 30.89%在嘗試其他方式。實體書店紛紛發力網上,但與網上銷售效果密切相關的書店私域流量建設情況(包括書店社群涵蓋人數、書店會員人數、書店公眾號關注人數)卻并不理想。參與調查的書店中,45.47%無私域流量,44.97%私域流量在 1 萬人以下;僅有不到 10%的企業擁有 1 萬至 50 萬+的私域流量。這一結果提示,幫助實體書店有效提升線上運營能力,可能是未來一個階段的重要課題。此外,復工營業后仍無人氣,房租水電人工費用難以支付,銷售萎縮、無力結算貨款,貨源無法保證等則成為眾多民營書店較為關心的問題。
在希望得到政府哪類幫助的調查中,書店希望得到政府的財政補貼、專項資金扶持、稅收優惠或減免的呼聲最高,其占比依次為 68.51%、66%、52.82%,其次是房租減免,占 48.99%。
結合目前實體書店在疫情下的基本狀況,調查認為,目前全行業實體書店中的相當一部分,都將面臨不同程度的生存風險,其中民營連鎖和部分中小微書店面臨的風險最值得重視。就目前情況,一家書店是否面臨比較高的生存風險,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是否有網上銷售、是否使用自有房產、能否穩定獲得的支持性資源、經營規模與抗風險能力。這些因素正好集中在民營連鎖和部分中小微書店身上。對此,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給主管部門建議:將扶持重點放在中小微品牌書店和大型民營連鎖書店上,通過扶持政策和優惠措施,提供短期內可見成效的支持,幫助它們有效恢復現金流,改善采購供應鏈、降低采購成本、提升網上和社群運營能力等等?;趯Υ笮兔駹I連鎖書店潛在風險的分析,建議盡快組織對排名靠前的民營連鎖書店展開一對一深入調研,摸清他們目前的困難程度和風險狀況,適當幫助解決迫在眉睫的具體困難,盡量減少連鎖書店爆發經營危機、影響全行業信心。
目前暴露出實體書店兩個普遍的短板:一是收入來源主要來自店面,一旦店面經營條件變化,現金流下降,企業就會面臨嚴重的經營困難甚至生存危機;二是如參與調查的很多書店反映,與網上書店相比,實體書店的價格體系明顯處于劣勢,很難吸引已經習慣以網上通行價格買書的消費者。
調查報告從應對目前疫情帶來的經營難題、促進全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兩個層面,對具體的扶持措施提出建議:一是繼續向財政稅務部門申請延續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免交增值稅政策;二是檢查督促各地發放實體書店專用購書券,探討發放全國性購書券可能性;三是引導理順全行業價格關系;四是引導實體書店業務模式的優化和升級,開展全國性培訓,幫助實體書店提升線上運營能力;五是推動實體書店與大型網絡書店合作,更好地進行多渠道網上銷售;六是希望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積極協調金融機構,為實體書店和發行企業爭取金融信貸優惠政策的支持。
相關鏈接:http://m.bookdao.com/Article.aspx?id=432078